工厂化养殖大口黑鲈,符合水产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被喻为“第五大家鱼”的大口黑鲈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量大,大口黑鲈是一种优质淡水鱼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加之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刺,外形美观,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
中国大口黑鲈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5万吨左右,其中广东省是大口黑鲈的主要养殖地,年产量占中国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
而目前大口黑鲈的养殖仍然以池塘、网箱等养殖模式为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符合水产行业发展趋势。
工厂化循环水应用于大口黑鲈的养殖中,既能减少养殖病害,优化尾水处理,又能提高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控制产品质量,下面就对大口黑鲈应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行分析。
苗种放养
大口黑鲈苗种进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养殖密度设置为200尾/米3。
选用的苗种健壮活泼、灵敏迅捷、规格整齐,经检疫没有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等。苗种放养前用适量的碘、高锰酸钾或盐水浸泡消毒,并尽可能剔除弱苗。
根据大口黑鲈养殖最适温度在 25℃的特点,将工厂化循环水系统控温在 25℃左右。同时根据苗种场、运输途中水温,适当调整养殖水体温度,温差不超过3℃。
循环水系统
目前在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由臭氧反应、蛋白分离、U型生物过滤、紫外杀菌、复氧增氧等部分组成。养殖水体经过系统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标准后循环再利用。
养殖水体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养殖池→尾水收集池→过滤沉淀→一级生化池→蛋白分离、臭氧消毒→二级生化池→生物膜过滤→紫外消毒→复氧曝气池→扩散溶氧→风机曝气→养殖池水体循环再利用。
水质调控
养殖期间每 14 天向系统补充因蒸发等外界因素干扰导致的水体流失,保持水位在1米左右。
在养殖中后期,每隔 14 天投放适量的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菌种来确保养殖水质不超标。
饲料投喂
养殖过程中遵照“四定”投饲原则,根据鲈鱼的不同规格采用不同的投喂次数及对应的适口饲料。
投喂前通过敲击制造声响,投喂时高抛饵料以引诱鱼抢食,投喂时间控制在 40 分钟左右。
投喂时先慢投、观察、激发食欲、引诱抢食,再快投。养殖初期饱食投喂,当规格大于 200 克/尾时保持80%食量投喂,以避免鱼体肝脏病变。
养殖管理
鉴于大口黑鲈平时喜欢栖息在清净的水体中下层,生性凶猛,喜欢追逐、互咬,同时食量较大,会优先将脂肪储存在肝脏。
饱食时幼鱼摄食量可以达到自身重量 50%左右,成鱼可以达到20%,饥饿时会出现大吃小情况。
因此日常巡池时要观察水体透明度、周围吵闹杂音、鱼群活动情况,减少鱼群应激;每两个月进行1次分级,既能锻炼鱼体,又能减少或避免大吃小情况的发生。
日常应控制水流速度,减少“顶水”和应激,投喂时及投喂后一段时间内可适当增大水流,以促进鱼摄食和粪便排出养殖池。鉴于工厂化循环水系统的净化能力有一定限度,要定时清洗紫外灯、滤网,每月对水体进行杀虫灭菌。
病害防治
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率较池塘、网箱等养殖模式少,若有发病,则发病原因主要集中在养殖前期杀菌消毒不彻底、苗种携带病菌、养殖中期肝肠病变和养殖后期水质败坏引起病害等方面。
养殖过程中应做到以“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重于治”。苗种时做好消毒、过筛分级,养殖中定期拌喂中草药护肝产品、乳酸菌产品和维生素产品增强鱼的抵抗力,定时对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进行清理和补充生物菌。
全程成活率高达 97%以上,全程无病害发生,且无污染尾水排放。将工厂化循环水在大口黑鲈中应用有助于推动大口黑鲈的集约化养殖转型、提高养殖产量、降低养成本、减少养殖病害、优化污水处理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