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做什么副业好 小竹篾编出“致富花”!
竹编工艺
作为农村家庭的副业
农民利用农闲时间编织
竹箩筐 竹篮 簸箕等
日常用品和生产工具
来增加家庭收入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科技的发展
塑料制品慢慢取代了
传统生产工具
竹编手艺人也越来越少
近年来,钟英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扶贫扶志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牢固树立主体意识,鼓励能编会编、无法离乡务工的竹编手艺人通过编竹箩筐来增收致富,并充分注重手艺传承人的挖掘和培养,守住文化、守住技艺。
李树昌家房后有一片野生苦竹林,竹林在微风的吹动下发出簌簌的声音,坐在他家院子里喝着茶、看竹篾在李树昌的手里“舞动生花”,十分惬意。李树昌一边介绍着编簸箕的工序、要怎么编才能让簸箕结实耐用,一边手不停削竹篾、编箩筐,二十多分钟,一个纹路齐密整齐的粪箕就编好了。
选竹
竹编精细复杂,从刚开始的竹材到后期编织都要花费手艺人的大量心血,编竹箩竹筐的第一步就是要选竹。“选竹要选在向阳生的竹子,这样的竹子韧性高、弹性大、抗压力强,不容易折断,适合竹编。而且砍伐竹材要在冬季、或是来年雨季前采伐,冬季的竹子水分含量少,不容易发霉,冬天砍了竹子,春天又会有新的竹子长出来,不会对竹子生长造成什么影响。”李树昌介绍道。
划蔑
划篾就是用剖刀削竹皮,只取上下两片。“篾片只取一棵竹子上下两片,篾片厚薄要均匀、粗细要一致,划竹篾要有耐心、手也要稳,我编竹筐二十多年,有了手感,竹子有多长,篾片就能有多长。削竹篾剩下的竹梗我们也不扔,我们用来围栅栏,又结实又好用……”李树昌说,用人工划出来的竹篾,不仅精细、还饱含着人情味,这就是手艺人坚持的初心。
将竹篾的两段截取整齐,再找一根稍粗、韧性好的木枝弯成半环形,用铁丝固定住平面形状。从中间开始编织,李树昌的编织手法是传统的“挑一压二”技法,用编篾先挑起被编篾,竹篾与竹篾相互有规律的穿插,编织就在互相垂直的竹篾挑压的过程中完成。“我一天能编3对(6个),攒一个星期背到平川街去卖,也有人来村里收,一年光是靠编竹箩竹筐就能挣上万块。编出来的竹筐竹箩结实耐用,我家的背箩也是我编的,用了快二十年了。”李树昌自豪地说道。
据统计,钟英乡有竹篾编筐手艺的老人30余人,编织手速参差不齐,每天能编6个到12个不等,每户每年能编织售卖至少2000个,为家庭增收上万元,薄薄的竹篾在他们手上生出了“致富花”。
同时,针对现今竹编制品仍然侧重于生产生活用具、工艺技术缺乏创新、市场价格偏低等问题,钟英乡党委、乡政府将持续创新发展思路,充分挖掘乡内的竹编手艺人,鼓励引导培养传承人,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聚焦工艺技术创新,以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竹编手艺人的技法创造能力,实现生活用具向工艺品的华丽升级,让传统竹编技艺焕发生机。
图文/杨师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