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小蜗牛”带来别样致富路
近年来,我市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深入实施机关驻村第一书记“领航工程”,组建攻坚党支部、攻坚党小组,推动第一书记强组织、夯根基,强产业、助发展,强治理、促和谐,强服务、解难题。近期,市委组织部开展了“我的驻村故事”征文活动。现在让我们听听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
吴窑镇立新社区
党总支第一书记
李建丰
“上海订单20箱、抖音订单56单······”听着耳边不断传来的订单声,聚威蜗牛合作社负责人的脸上笑开了花,我的内心也像吃了蜜一样甜。
回想一年多前,我刚到吴窑镇立新社区,面对一个纯农业村,既没有近山临湖的自然资源优势,也没有规模较大的产业项目。“如何找准立新社区的绿色特色产业,在未来两年内把立新社区集体收入和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抓上去?说一千道一万,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钱袋子。”这成为了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两个多月的摸底,我基本掌握了村里的情况。村里可以开发利用的,只有分散经营的3200亩土地。要想强村富民,离不开“大农业”,必须做好家门口“一亩三分地”的大文章。
在走访活动中,我了解到村里有个叫郭小梅的能人,她和丈夫靠养殖蜗牛逐步走上致富之路。经过进一步深谈,郭小梅很愿意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成熟的养殖技术带领其他村民共同富裕,但是苦于租用的养殖场地太小,没有地方能扩大养殖规模,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如果能给她一块地,赶在五月份之前让蜗牛下地,那么,经营规模将是原来的几倍,同时更要增添许多用工,提高村民收入。
了解到养殖户想法后,我第一时间和社区党总支书记严永丰同志商量,迅速召开社区“两委”班子会议,大家一致觉得扶持蜗牛项目是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带领村民致富的好途径,应大力支持。
接下来的几天,我多次往返镇相关部门,请求他们帮助梳理排查可以用于养殖的地块。在相关部门提供了几处可用之地后,经过实地勘察,结合养殖户运输成本,最终将204国道附近的22亩农业用地用作新的养殖基地。
地块是选下来了,原有土地的村民是否愿意流转呢?为了能把好事做好做到位,我和社区“两委”干部起早带晚、苦口婆心地和村民做解释工作,土地流转问题终于顺利解决了。
新的蜗牛繁育基地顺利建成,种蜗牛按时下地。因为养殖场的扩大给村民又提供了二十多个就业岗位,其中一位新员工陈阿姨开心地对我说:“感谢李书记,让我们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省得出去打零工了”。
郭小梅的蜗牛养殖扩大了规模,为村民致富开了个好头。如何让蜗牛养殖业能够稳步发展下去?是摆在我面前的新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还得依靠党组织。
今年8月18日,我们在原村小学校舍位置成立“聚威蜗牛”合作社党支部,支部共有8名党员。合作社党支部动员农民以资金、劳动力等形式自愿入股,组成新的资产共同体,并引入现代生产及经营理念,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提升农村集体创富能力,带动农民增收。
从法院机关干部到乡村第一书记,身份变了,工作环境变了,工作对象变了……但是,作为党员的初心没有变,那就是,不管怎么变,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决心不能变!我将切实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使命,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质量、村庄建设品质,让特色产业鼓足村民腰包,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编辑 | 朱宇家 赵 梅 苗雨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