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鸵鸟敲开致富门,助力乡村振兴走新路!
在灵石县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位青年,他毅然放弃退伍后在外打拼的事业回乡发展,在灵石县翠峰镇靳村的山沟沟里养起了鸵鸟,经历了跨领域的转变、创业初期的艰辛和迷茫,他一步步攻坚克难,成了养殖鸵鸟的“专家”,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代养+产品加工基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带领乡亲们一起敲开了致富门,让鸵鸟养殖成为了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特色产业。他就是灵石县开拓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志勇。
王志勇抱着刚捡的鸵鸟蛋
近日,记者来到灵石县开拓种养专业合作社鸵鸟养殖基地,王志勇正在为鸵鸟搭配饲料,切菜、拌料、喂食……动作娴熟快速。基地喂养着几百只大小不同的鸵鸟,它们或黑或灰,脖子长长,有的俯下身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食物,有的扇动着翅膀、伸长脖子追逐嬉戏。看到王志勇,这些“大家伙”们格外激动和兴奋,纷纷主动靠近向他“示好”。
说起回乡创业的初衷,王志勇告诉记者,以前有一句俗语“一进村、三道沟,有女不嫁汤、靳村”,他最初的想法就是想尽自己所能改变家乡的穷面貌。2015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他放弃在外打拼的事业,经过多方考察,结合灵石县及靳村实际,他将目光瞄准到特色养殖产业上,他发现山西还没有养殖鸵鸟的基地,就抓住这个商机,将鸵鸟产业引进家乡。
王志勇告诉记者,鸵鸟以露天围栏饲养为主,投资中等,易形成规模,且鸵鸟的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具有超常的免疫力,对食物要求也不高,发展鸵鸟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灵石县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带动家乡村民共同致富,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从未接触过养殖业,刚开始他只是自己小范围的试养,在他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经营下,2017年3月10日成立了灵石县开拓种养专业合作社,并在多部门的帮助下,完善了孵化、育雏的设备及场地,正式开启了他的养鸵鸟之路。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王志勇就吸纳了周边10余名村民就业,同时通过让村民代养鸵鸟的模式,给予村民相应的报酬,对代养户实行统一提供雏鸵鸟、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料、统一回收加工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既让村民学会了养殖鸵鸟的技术,也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离他带领村民致富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村民封翠英说:“王志勇把养殖技巧分享给大家,免费提供鸵鸟幼仔,鸵鸟长到200斤,再按市场价回收,我种地之余还能给鸵鸟割些草料,平均一年增收5000元左右。”
村民脸上增收的笑容对王志勇是一种鼓励,但如何能将鸵鸟产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最大化,让村民挣得再多一点,又成了王志勇的心病。
为了让鸵鸟养殖的效益最大化,王志勇一有时间便外出学习,并通过行业协会引荐拜访业内专家。通过学习,他意识到,鸵鸟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延伸产业链条,因此,他紧抓近年来消费者对农村休闲旅游和关联体验日益增长的需求,决定以鸵鸟养殖为核心,发展鸵鸟上下游产业链条,真正提高综合效益。
“敢想、敢做、不怕失败”,是王志勇多年来创业的秘诀之一。据王志勇回忆,有了发展鸵鸟上下游产业链条这个想法后,他就开始整日奔波,寻找合作商、采购基础设施设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迎接挑战并解决困难。
目前,灵石县开拓种养专业合作社有育雏室4间,商品鸟栏5000平方米,现养殖鸵鸟500余只,鸸鹋100余只,因地制宜种植苜蓿、玉米等50余亩,具有成熟的种养殖环境、完善的种养殖条件和专业的种养殖技术人员。同时,华北地区最大的山顶公园——灵石县翠峰山鸵鸟主题公园正处于发展培育期,旨在走出一条“以鸵鸟养殖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带动产品销售的新路径”。
在采访的过程中,王志勇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鸵鸟养殖20个月后开始产蛋,刚开始产蛋量较少,第5到15年处于高产量时期,每年能产80至100枚,目前食用蛋一枚市场价是200多元,鸵鸟的寿命长达七八十年,鸵鸟蛋可以孵化小鸵鸟,每只能卖到600元以上,按每只鸵鸟每年孵化30只小鸵鸟,可收入1.8万元,除去养殖成本,养殖效益至少1万元。而鸵鸟除了肉可以出售外,皮、羽毛、骨头也都有人收购,每年能收入四五千元。
“目前,我们合作社的鸵鸟产品有固定的合作商,销路不成问题,接下来,准备在现有鸵鸟养殖基地上,利用生产的鸵鸟蛋进行孵化繁殖,扩大养殖规模。”王志勇说。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这是王志勇激励自己继续向前的座右铭。王志勇表示,作为一名回乡创业的“80后”,他将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力量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