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找项目做生意的人一定注意这“三坑”
第一坑:假招标
“量身定制”。“每次兴致冲冲准备了几车的投标文件,整个团队不眠不休的奋斗了几个夜晚,准备在投标大会一展风采的时候,一到现场,发现早就有人跟招标方打好了招呼,在一起兴致勃勃的喝茶,顿时心都凉了一半。”人家几个红包加上陪伴,就轻易把我们几天的成果吞下来了“一个自称”陪跑“了12年的资深标员老王摇摇头说到
诚然,有非常多的定制项目,明面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其实都是为了配合内定人员演好一场戏,这样不光项目质量存在很大问题,更让许多脚踏实地的企业感到失望
“找人代理”。招标代理明明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中间机构,但是现在却成了一部分建设单位非法敛财的外衣,如今各行各业都有着所谓”白手套“,如监理,裁判等等,这种不良风气,更是影响这招投标行业
“项目建设单位在招投标中处于强势地位,控制着招投标的主动权。”但是为了更多的抢占市场,有的招标代理公司甘当建设单位的“白手套”。
“化整为零”。《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但是很多企业为了把自己的年度指标用完,又怕大项目审核周期长不好操作,都把项目化整为零,来方便自己操作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彭迪云说,这样违规插手干预工程招投标,严重影响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扭曲资源配置。图片
第二坑:假投标
招标的目的是要通过公开发布信息,获得多家投标者参与竞争,以择优中标。然而,在招投标市场上,少数违法分子却大肆围标串标牟取利益。
2017年6月,江西吉安市井开区银庐陵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布一项目招标公告,92家公司参与项目投标。有关部门调查后发现,这背后是4人一手“导演”,以每家公司2万元至3万元的价格邀请来的。中标后,项目施工权被以中标金额的7%即980万元出售。4人犯串通投标罪,被依法查处。
专家认为,我国刑法规定,串通投标罪的刑期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很多人为了牟取巨额利益,不惜挑战法律底线,最后人财两空
第三坑:假评标
评标专家是招投标过程中对提交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和投标文件进行审查或评审的专业人员。而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围猎”评标专家,少数评标专家底线失守,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反而坐收渔利。
一位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打点关系、“勾兑专家”是工程招投标的潜规则。目前采取评标前随机抽选专家的方式,但是在一些地方,数据库的专家人数有限,获得专家名单并不难。
评标专家一旦收受贿赂,招投标结果也就少了悬念。江西省抚州市建筑综合管理站原副站长夏某,近年来在参与上饶市德兴市农贸市场项目、吉安市永丰二中项目等多个项目监理标评审期间,非法收受贿赂共计23.5万元。作为回报,夏某为有关公司成功中标提供帮助。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颜三忠说,当前一些地方在评标专家管理上存在着抽选程序流于形式、管理考评不严,对违规专家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评标专家行为监督,严格招投标过程中专家的抽取、通知和进场程序,同时建立健全违规违纪取消资格的清出机制,对职业道德差的专家要严肃处理,确保评标公平公正
文末,希望各位打铁还需在自身硬,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在靠所谓的裙带关系,走后门等等歪门邪道来给自己谋求利益才是当今最大的“坑”,抓紧一切机会,完善自己的产品,让自己越来越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愿大家在疫情之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防护衣”
发表评论